在深埋地下的复杂巷道网络里,矿工的安全、设备的效能、资源的利用率,曾是管理者心头难以拨开的迷雾。然而,随着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技术与矿业场景的深度融合,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正破开这层迷雾,成为驱动矿山迈向安全、高效、智能未来的核心引擎。这一系统围绕数据共享、多维度组态展示、智能分析、智能联动等功能,为矿山运营管理提供了强劲手段。
基石:全域数据共享,编织信息神经网络
传统矿山中,“信息孤岛”是效率与安全的顽疾。各个子系统(如通风、排水、供电、运输、安全监控、设备运行)各自为战,数据割裂导致全局洞察缺失。
l 统一平台,打破壁垒: 全矿井自动化系统首先构建强大的工业物联网平台和统一数据仓库。通过标准化协议接入来自井下传感器、PLC控制系统、智能装备等海量异构数据源。
l 实时汇聚,全域透视: 无论采掘进度、环境参数(瓦斯、风速、温度)、设备状态(电流、电压、温度、振动)、人员定位,还是视频监控画面,均实现毫秒级采集与毫秒级实时汇聚与整合。平台如同矿山的“中枢神经系统”,为后续应用提供统一、权威、实时、准确的数据基础。

窗口:多维度组态展示,洞悉矿山全貌
海量数据需要直观呈现才能真正赋能决策。静态报表与二维平面图远不能满足现代矿山管理需求。
l 动态三维组态,虚实映射: 系统基于真实矿山地理信息和巷道三维模型,构建高精度数字孪生体。在此虚拟映射平台上:
u 设备状态可视化: 水泵流量、皮带运量、采煤机位置等关键设备参数实时叠加在三维设备模型上,运行状态一目了然。
u 环境态势感知: 瓦斯浓度云图动态渲染、风流方向可视化模拟、温度梯度分布展示,环境风险直观呈现。
u 人员动态追踪: 精确定位井下人员,结合电子围栏,实现安全区域管控与紧急撤离指引。
u 生产全景监控: 从宏观的采区布局到微观的设备细节,支持自由缩放、旋转、剖切,提供前所未有的空间洞察力。
l 多屏协同与远程交互: 支持调度中心大屏、PC端、移动端多屏互动。管理者可远程巡查现场。
核心:智能分析驱动,挖掘数据金矿
自动化系统的价值,在于将数据转化为知识与洞见。
l 机器学习赋能预测洞察:
u 设备预测性维护: 分析设备运行参数(温度趋势、能耗异常),构建模型预测关键部件(如轴承、电机)的剩余寿命和故障概率,变“故障后维修”为“精准预防维护”,减少非计划停机。
u 安全风险智能预警: 融合历史事故数据、实时环境监测、人员行为模式等多维信息,利用算法识别潜在的瓦斯超限、透水、火灾、顶板灾害风险点,发出超前预警。
u 生产效能优化: 分析采煤效率、运输效率、洗选参数等生产链数据,找出瓶颈环节,优化生产节奏与资源配置,提升整体能效与产量。
l 辅助决策支持: 系统基于分析结果,为管理人员提供优化通风方案、调整生产计划、优化设备检修策略等数据驱动的决策建议。
闭环:智能联动控制,打造敏捷响应体系
分析的终点是行动。系统强大的联动能力是其智能化的最终体现。
l 预设规则引擎: 建立丰富的联动逻辑规则库。例如:
安全联动: 监测到某区域瓦斯浓度持续上升→自动切断该区域非本安电源→声光报警器启动→关联区域风机变频提速→通知相关人员撤离→应急预案启动。
生产优化: 预测到主运输皮带即将过载→自动通知上游采煤机调整速度→优化给煤机投放速率→确保运输畅通。
节能调控: 根据水仓水位、水泵运行时间和用电时间→动态启停水泵→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实现水泵高效节能运行。
l 协同执行能力: 指令通过平台快速精准下发至相关子系统PLC或智能设备控制器,实现跨系统、跨区域的自动化协同响应。
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是矿业行业向智能化、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标志。通过数据共享、多维度组态展示、智能分析和智能联动等技术的综合应用,矿井的生产效率、安全性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。
最新资讯
400-180-1266
szgnxk
15862360172
江苏苏州·工业园区
联系我们
苏ICP备19061938号
新闻资讯
官方微信